大同法院~赵雪平
《民法典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
大庆市大同区人民法院 赵雪平
《民法典》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,作为新时代人民权利的“宣言书”,《民法典》从人的出生到身故,都进行了全面规定,其中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进行了详细的规定,全面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。下面,让我们来一起看看《民法典》中关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部分亮点。明确了对未成年人各年龄阶段的具体保护措施。18周岁成年之前,无论是还未出生的胎儿、不谙世事的孩童,还是蓬勃朝气的少年,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自己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。
1、涉及遗产继承、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,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,将对每个人保护的起始点前移到了胎儿。
《民法典》中对胎儿权益的保护规定,将对每个人保护的起始点前移到了胎儿时期,体现了我国法律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人权的保护。
2、0至1周岁:父亲不得提出离婚。
《民法典》规定 女方在怀孕期间、分娩后一年内或者终止妊娠后六个月内,男方不得提出离婚;但是,女方提出离婚或者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除外。
3、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,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。
根据《民法典》的规定,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,可以实施一些与其年龄、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,比如自行购买学习用品等。但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如果未经监护人同意,参加网络付费游戏或者通过网络直播平台“打赏”等方式支出与其年龄、智力不相适应的款项,监护人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该款项的,人民法院应予支持。
4、满8岁抚养问题可自行决定。
父母离婚已满八周岁的子女自行决定跟谁,尊重已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的意愿。
5、父母离婚后的未成年子女生活的保障
将离婚后未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应当负担“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”,修改为“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”,为法院裁判提供了法律依据,有利于使父母离婚后的未成年人的生活得到充分保障。
我国《民法典》还保护未成年人的其它权利,保护未成年人的财产权利、家庭权利、自由和人格尊严,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筑起一道坚实的法律壁垒。有温度的《民法典》——无论在何时,处于哪个阶段,《民法典》都提供充分的保障。